安然放心 发表于 2016-5-5 20:22:55

服装制版师必看 关于中国服装制版方法的几个误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

一,利用原型制版
    原型原本只是用来更形象的了解人体结构而产生的一种平面虚拟结构图形。然而,人的体型本身是个变化的物体,也就是说,每一种体型结构都有可能产生一种不同的原型结构图形。当我们只是利用一种原型结构图形来制作不同体型的纸样时,其原型的变化远远达不到人体的频率,,,,,那么,当我们利用一种原型来制作服装纸样时,,,,就只能依靠经验与不断的修版来完成理想的服装结构图啦,,,,,,

二,还在利用经验式确定袖窿深,先定袖深再配袖型
    目前中国的服装制版原理大多接受于日本文化原型,而日本文化原型就是先定袖窿深再来配袖型,,,,,,然而随着服装制版技术的不断提高,实践理论不断进步,我们终于发现了这种先定袖窿深再配袖型的制版方式已严重制约了我国服装制版技术的再提高。先定袖深再配袖型的制版方式就始终停留在不断总结的经验式制版的方式,人体的体型变化,服装风格的变化,这种制版方式早已不能适应制版的需要。为什么不先定好袖型,再确定袖窿门深?????

三,过分的依赖日本文化原型的衍生
    日本文化原型是一个时代的服装制版技术的产物,但随着人们对服装穿着要求的不断提高,服装制版变化的需求也就越来越频繁,其对应着的是对服装制版技术的要求也就越来越有着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国内林林总总为了不同于日本文化原型衍生出来的中国式原型其本质还是在借生于日本文化原型,最终荒芜了其它需要研究的服装制版技术,,,,

四,对服装制版的研究过分的注重从有到无的过程,而不是从无到有的正常思路。
    关于日本文化原型最为关键的的一种理解就是先有省再消除省的过程。然而人体的成长规律是从无省再到有省的过程,那么我们制版的规律是不是也有从无省再到有省的规律来转变呢?

五,关于配袖制版中的几个常识性的错误
   1,袖山高与衣身袖窿深没有任何关系,,,,袖山高只与衣身袖窿门宽有关联,,,在袖斜小于45度时,袖山高越高,袖窿门宽越宽,高于45度时,则反之
      2,袖肥与衣身袖窿门宽没有任何关系,,,,,当袖山高为零时,袖肥就是衣身袖窿门高,所以,袖肥才是制约衣身袖窿门高的关键因素;
      3,前胸宽,后背宽,衣身袖窿门宽,袖山高与胸围没任何关系,,,当有了袖型后,我们才会依据袖型的需要去确定前胸宽,后背宽,衣身袖窿门宽,也就是说前胸宽,后背宽,衣身袖窿门宽的建立只是为了满足袖型的需求而产生的几条线而已

六,前于裤子制版
       为什么一直在讨论裤窿门宽,而不去将腿与人体臀部分成上下两部分来研究,,,,,其实质所谓的裤窿门宽也就是大腿根的直径????


    以上仅个人服装制版过程的一些思路,仅代表个人观念,如有不同切勿聒噪

试看春残 发表于 2016-5-5 20:23:10

有部分不赞同楼主说的

xinyon230 发表于 2016-7-14 23:01:36

如有不同切勿聒噪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大不同100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服装制版师必看 关于中国服装制版方法的几个误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